丹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三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
聚焦开放创新 加速产业转型
在曙光汽车集团黄海新能源生产基地总装车间 ,工人们正在进行车辆装配。 艾立朕 摄
丹东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本报记者 蔡晓华 摄
丹东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蔡晓华 摄
2月的辽东春寒料峭,但一个个生产车间和项目建设却热火朝天。抓生产、上项目、促投资,新年伊始,丹东各地以首战即决战的劲头,吹响了奋力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年首季“开门红”的集结号。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丹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提振发展信心,有效释放经济活力,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推动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作出积极贡献。
融入开放大格局 建设振兴新前沿
1月29日,丹东市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能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就深化拓展央地合作、加强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2月2日,在辽宁省陕西商会企业家走进丹东招商座谈会现场,丹东市工信局和各县(市)区、经济区分别进行项目推介,与商会企业家互动交流。
开年就争先、开局就决战、起步就冲刺,丹东市上下紧盯“抓进度、促成果、有突破”目标,争分夺秒抓好项目建设主线任务,狠抓各项任务落实。
新的一年,丹东继续坚持科技招商引领,围绕“12 30”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上下游优质项目,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围绕优势产业、互市贸易等靶向招商、精准招商。加强与广东产融、华为集团及在外辽宁商会、产业协会合作,开展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加强与央企总部高位对接合作,壮大国企国资。加强与日韩合作,拓宽外资招商渠道。力争全年内外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丹东主动融入全省对外开放发展格局。抢抓丹东港口岸扩大开放新机遇,找准丹东港在辽宁港口群中定位,积极承接吉林向南开放战略,重点围绕大东港区扩大开放,建立完善联检系统,升级改造大东港区矿石、散杂货、通用泊位6个,推进货主码头项目,全面提升港口综合开放能力,加快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绿色港口、智慧港口;推动丹东口岸综合货运枢纽等4个客货枢纽项目建设,新区大桥口岸查验设施通过验收,放大港口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抓好临港产业升级,加快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大东沟互贸区通关运营,丹东港互贸区通过验收,国门湾互贸区转型发展,重点培育国门湾科技五金城、东北亚边贸城等互市贸易商品二级交易市场,备案合作社及落地加工企业突破100家;启动临港物流园区起步区建设,打造粮食、建材、冷链等产业园,培育一批临港产业集群。抓好港城建设,提升改造东港旧城区治理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三湾水库东港输水管网、环城燃气管网等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布局,促进港城能级跃升。
加强区域合作共建,深度融入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和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深化与扬州对口合作,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农业、装备制造等互补性强的产业有效对接,加快跨区域物流业发展,共建人力资源供需交流合作平台。
加快科技创新 打造发展引擎
春风浩荡,沉寂一个冬天的土地苏醒了。在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各个施工现场和生产车间传来阵阵机器轰鸣,奏响春天蓬勃的乐章。
眼下,振兴经济开发区在建的新农利合项目(一期)、易斯特中子发生器项目、金鼎压缩机项目、长隆机械改扩建项目等10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78家入驻企业开工复产,一片繁忙。今年,振兴经济开发区计划推进实施项目28个,总投资额65.22亿元;引进内资力争增长15%,达到8亿元。
将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产业聚集的主载体、企业发展的主平台、创新驱动的主引擎。年初以来,丹东市大力推进“五项工程”,打造“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空间布局优化、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加速集聚”的园区发展新格局。今年,丹东将启动前阳精细化工产业园电力专供、污水处理、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港海洋经济园、凤城科技成果转化园、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园、高新区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园等专业化园区建设,持续培育百亿级、50亿级产业集群,新建工业项目入园率达到75%,推动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把园区打造成工业强市主阵地。
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丹东持续放大“丹东现象”效应,将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丹东继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坚定不移创建国家高新区,实施育成中心提升工程,加快辽宁仪器仪表重点实验室、半导体设备中试基地、汽车增压器中试基地、新亚智能制造中试孵化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新建市级以上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各10个。开展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高新技术企业15户、雏鹰瞪羚企业10户。大力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和“万名学子留丹来丹”专项行动,扩大“带土移植”成果,加大创新创业团队、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引进,构建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的良好生态。
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丹东积极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开展“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滚动实施技改项目100个,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亿元。同时,做深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种业、渔业、畜禽、果蔬、优质粮油五大原料基地,打造粮食综合产业园。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20户重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小升规”“规升巨”企业24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户。
聚力绿色发展 提升幸福指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日前,2022年全省各市空气质量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新鲜出炉,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城市水环境质量还是第一!
厚植“丹东蓝”“丹东绿”,新的一年,丹东将持续优化环境质量,全力抓好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治理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5%。强化水源地风险源动态管理,推进城市水源地上移工程,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快黄海(丹东段)综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污染地块监管,推动地下水水质持续向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加速实施绿满辽宁、水润辽宁丹东项目,建成绿色矿山10座,落实海洋生态保护,建好辽东地区“绿肺”“水塔”,打造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验场景。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推进凤城、宽甸绿色经济区建设,探索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价,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形成特色农产品、中药材和林业经济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鸭绿江”“凤城蓝莓”地理标志品牌;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打造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2个。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动19.5万亩国储林项目获批,争取宽甸169万亩碳汇林纳入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建设林业碳汇示范基地5个。支持东港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凤城市庙沟及宽甸爱河抽水蓄能电站、振安区绿碳循环产业园等投资20亿元以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不断提升广大农民幸福指数,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步伐,统筹改善农村路、水、电、气、通信和物流等基础设施条件,改造农村饮水工程116项,治理河道114公里,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70公里,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80个,推动村庄“一时美”变“持久美”,“局部美”变“全域美”。(记者 蔡晓华)
-
辽宁公开发布涉外经济研究三大成果
日前,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联合发布了辽宁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系列联合研究成果。2023-02-28 16:36:28 星期二
-
大连市公布37家备案托育机构名单
截至目前,大连共有37家备案托育机构,其中15家为“大连市普惠示范性托育机构”,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2023-02-28 09:24:23 星期二
-
辽宁省检察机关开展“一老一幼”司法救助
检察机关将六类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协同相关部门加大救助帮扶力度。2023-02-28 09:24:51 星期二
-
今年沈阳城建首期项目计划投资254亿元
沈阳市正式下达2023年第一期城建项目投资计划,共安排项目284个,计划投资254亿元。2023-02-28 09:20:19 星期二
-
辽宁疾控:重视卫生好习惯,积极预防传染病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醒,帮助市民有效防范传染病的感染。2023-02-28 09:19:54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