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孟泰:废墟上崛起的“钢铁意志”-凯发官方首页

正文
致敬孟泰:废墟上崛起的“钢铁意志”
2022-09-28 08:33:28 星期三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网沈阳9月28日电(唐晓瑭)一顶前进帽,一件白衬衫,一个朴实的笑容……在孟泰大女儿孟庆珍的家里,一幅巨大的画像描绘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劳动模范的模样。

孟泰长女孟庆珍展示“全家福”。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孟庆珍今年88岁,谈到父亲,她有说不完的话。“父亲1898年出生在河北一个贫农家庭。1926年到鞍山,进入日本人经营的鞍山制铁所炼铁厂当配管学徒工,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他对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日子也要当苦日子过。’因为他经历了太多苦难,所以对幸福生活倍加珍惜。”孟庆珍回忆道。

  “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要有‘主人翁’意识。”

  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后,党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孟泰也被邀请回厂,带领工友们修复钢炉。

  “解放军首长请父亲回厂上工,临走前还让警卫员送来半麻袋粮食,极大地缓解了家里当时没粮吃的困境。共产党对人民的好,对我父亲的尊重,让我们家认准一定跟党走!”据孟庆珍回忆,“父亲常说,过去咱们是被人瞧不起的臭工人,解放后我们成为了工厂的主人。”

  然而,当时钢厂的情况并不乐观:经过战争的摧残,钢厂几近废墟,被人唏嘘只能种高粱。面对恶劣的条件,孟泰没有退缩,自愿回收修复废旧器材。他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不管是埋在土里的还是淹在水坑里的管件,凡是能用的孟泰都拣了回来,按照尺寸、分类摆放,搭建成“孟泰仓库”。

  孟泰用玻璃碎末对捡回来的零部件进行清洗,手套耗尽了,他就用厚布缠着手继续清洗、打磨,手上尽是被玻璃碎末划开的口子。就这样,他忍着疼痛,攒了上万件废旧器材。很快,靠着这些废旧器材,凑成了3座高炉的管道系统,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开销。

  “有我孟泰在,就有高炉在。”

  1949年,鞍钢进入恢复期后,孟泰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为了保证刚投产的2号高炉能正常出铁,孟泰一连两个月没回一次家,吃住在厂子,整天炉上炉下忙活检查、调整、维护循环水系统。对于父亲缺失的陪伴,孟庆珍与妹妹们虽有不悦,但还是理解父亲。

  1950年8月的一天早晨,4号高炉传出猛烈爆炸声,孟泰闻声奋不顾身冲上炉台,冒着生命危险摸到水阀门前,关闭了阀门,排除了险情;1952年国庆节之夜,3号高炉二段炉皮被烧穿,火焰蹿出炉外,裂口越烧越大。孟泰闻讯,立即赶到了3号炉平台。查明险况后,孟泰用几条浸满水的麻袋堵在炉皮裂口处,将火熄灭,避免了事故发生。就这样,孟泰被厂里的工人们称为“老英雄”。

  面对夸赞,孟泰只是笑言:“有我孟泰在,就有高炉在。”

  “时刻都不能忘记你的工人身份。”

  孟泰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家人。1952年,孟庆珍进入鞍钢机总厂担任钳工,专门做样板。入厂之前,父亲叮嘱孟庆珍:“我很高兴你能成为一名鞍钢工人,希望你能记住自己的工人身份,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样板钳工是技术工种,不好干,需要格外仔细。”孟庆珍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掌握不好打大锤的力度,经常给手砸得青一块、紫一块。”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孟庆珍每天提前进车间,生炉子、打扫卫生、准备工具、提前练习……慢慢地,孟庆珍从“技术小白”成长为“业务大拿”。而父亲那句“记住,你的身份是工人。”一直鼓励着她。

  以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孟泰精神”,为鞍钢的发展和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今,在“孟泰精神”的鼓舞和带动下,鞍钢集团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鞍钢集团各基地、各条生产线谱写着奋斗赞歌。

1
责任编辑: 关溪涓
辽宁新闻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64112903554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