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芭蕾舞团:足尖上的“红色三部曲”-凯发官方首页

正文
辽宁芭蕾舞团:足尖上的“红色三部曲”
2023-01-06 11:46:42 星期五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芭蕾这样“柔软”的艺术如何表现出中国革命英雄这么“硬”的故事?

  “舶来”艺术如何进行中国化改造,无缝融入中国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

  主旋律题材的艺术性、政治性、历史性如何完美融合?

  红色舞剧如何能叫好又叫座?

  辽宁芭蕾舞团成功创演《八女投江》《铁人》《榜样》等足尖上的“红色三部曲”带来启示

  鳞次栉比的集装箱、桥吊、轨道吊繁忙作业、等待起航的万吨巨轮……以现代化的“无人码头”为舞台,来自辽宁芭蕾舞团16位青年演员翩翩起舞用灵动的足尖演绎《未来之约》,让观众看到了青春芭蕾力量的更多可能。

  这是《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让人心动的一幕。

  正是这群来自辽河流域黑土地上的青春舞者,他们怀揣梦想,向红色经典致敬!在密林深处、荒山野泽,在密集的枪炮声中,将八个抗联女战士为民族大义英勇投江的壮烈故事呈现给观众,将井架、泥浆池和铮铮铁骨的石油工人搬上芭蕾舞台,将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雷锋精神汇成舞蹈组诗,10年间他们用心用情用力连续创演足尖上的“红色三部曲”,让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老西方艺术,在与东方英雄史诗美美与共的融合中,焕发出更璀璨的光彩!

《八女投江》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

  观众喜爱,业界人士赞誉

  勇毅与悲壮自足尖溢出,八位抗联女战士在汇入滚滚波涛那一刻,也让永恒的东北抗联精神流淌进每一位观众的心底。

  “大幕轻启,冷云、黄桂清、王惠民、安顺福、李凤善、杨贵珍、郭桂琴、胡秀芝八位女战士的名字由远及近,由小到大从密林中传来。有些回声,总要在历史的深处传回来,而我们的责任是让这些回声永存。”

《八女投江》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

  2022年6月19日,辽宁芭蕾舞团的舞剧《八女投江》在成都演出时,当地媒体留下了这段充满感情的文字。这部剧在全国巡回演出已过百场,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

  一个名字、一段岁月、一种精神、一座丰碑。

《铁人》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

  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以“铁人精神”为核心,以铁人生命最后时光中深深的眷恋和无尽思绪,串联起六十多年前那场在最困难的时候,最困难的地区,最困难的条件下打响的石油大会战,近百人的舞台场面演绎出震撼的气势与精彩。

  2021年7月23日,辽宁芭蕾舞团的舞剧《铁人》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出票率达96%,创剧院近年来票房新高。北京观众郭冬梅在看完舞剧后激动地说,希望《铁人》能像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那样一直演下去。

《榜样》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

  当红帷幕徐徐关合,掌声却经久不息,56个青少年演员璀璨如朝阳,向观众拼命招手。观众席上,奉上的不仅有连绵的掌声、响亮的喝彩,更有人从座位上站起,向舞台挥动双臂。

  这是2022年3月5日,辽宁芭蕾舞团舞蹈组诗《榜样》在辽宁大剧院首演时的场景,舞剧从《雷锋日记》中提取象征雷锋精神的五个意象,以诗歌的结构、艺术化的舞蹈语汇诠释雷锋精神。当天同时进行的线上直播,观众达260万人次,80、90后观众纷纷留言点赞。

  辽宁芭蕾舞团成立于1980年,近年来在探索建立中国学派的芭蕾艺术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首次将抗联题材、工业题材和雷锋题材以芭蕾舞剧的形式加以呈现,将芭蕾舞与中国舞、民族舞、现代舞等多个舞种深度融合,通过立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和时尚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表达了坚定的革命信仰、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在新时代芭蕾舞台上竖起一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表达的雕像。

  “观众对这些原创红色剧目的接受和欢迎程度,超出我们想象。”辽宁芭蕾舞团团长曲滋娇说,这些剧目演出时,我经常会坐在观众席上去观察观众最真实的反应。《八女投江》第一次在俄罗斯演出时,一位观众激动地对曲滋娇说:“谢谢你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她们真的是英雄。”

  三部原创红色舞剧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辽宁芭蕾舞团三部舞剧继承和发扬了《红色娘子军》等经典红色芭蕾舞剧的精神,体现了中国芭蕾舞传承红色基因的探索与创新,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评价说:“生命与信仰、卑微与高贵、选择与牺牲,这是辽宁芭蕾舞团创作演出《八女投江》告诉我们的动人情感和信念。”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认为,《铁人》是近10年来为数不多的现实题材最优秀的舞剧作品之一,在国内外舞剧中,以像《铁人》这样的真人真事为原型的工人题材的舞剧极为罕见,起码在芭蕾艺术500多年的历史上是首屈一指。

《榜样》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

  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赵亚玲在评价《榜样》时说,该剧在全国英模题材舞蹈作品创作方面具有示范意义,“观看此剧,观众能够体会到舞蹈像诗歌一样优美,诗歌像芭蕾一样优雅。”

  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梁海燕认为,在中国舞剧发展史上,能将主旋律题材的艺术性、政治性、历史性完美融合的作品很少,想要作品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更是难上加难,辽宁芭蕾舞团成功地打造了这样的作品。

  越来越“硬”的题材能站稳芭蕾舞台吗?

  芭蕾,时尚高雅,芭蕾,王子公主。2012年,辽宁芭蕾舞团在考虑将《八女投江》作为选题时,引发不少质疑声音,这么“柔软”的艺术如何表现出中国革命英雄这么“硬”的故事。“我们还是义无反顾选择编排这部芭蕾舞剧,生活在白山黑水这块土地上,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抗联精神是我们辽宁芭蕾人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曲滋娇说。

  在《八女投江》演出获得成功后,辽宁芭蕾舞团再次将目光锁定在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决定将石油工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铁人精神搬上芭蕾舞台。又有人担忧说,《八女投江》题材就够“硬”了,还要选一个“更硬”的铁人题材,将钻井、铁块搬上来,芭蕾舞台能承受得了吗?

  《铁人》编剧、编导王勇说,中国芭蕾不能只有《吉赛尔》《天鹅湖》那些古典浪漫主义作品,中国芭蕾舞演员不能只会演王子、公主和爱情故事,也要塑造英雄、着眼本民族的命运。铁人是时代英雄,我们需要站在时代角度解构、解读和诠释这个人物,在中国走进新时代的今天,尤其需要在舞台塑造出有血有肉的铁人形象,用铁人精神鼓舞人激励人。

  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宁芭蕾舞团在雷锋牺牲60周年之际,在国内第一次用芭蕾这种艺术形式演绎雷锋精神,再次展现了辽芭人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艺术家的勇气。

  如何让这些广为人知的故事打动观众,这样的题材若没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作品就会流于平庸。辽宁芭蕾舞团的创作团队通过精心创作和大胆创新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震撼。

  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评论说,近年来,原创舞剧作品大量问世,然而舞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似乎没有随着剧作数量积累而丰富起来。《八女投江》则带给我们惊喜。

《八女投江》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

  波澜壮阔的斗争画卷,就从那来自乌斯浑河的历史呼唤和足尖的轻蹈中,在“密林”深处徐徐铺展……八位女战士义无反顾选择牺牲,真实诠释了伟大的抗联精神,舞台上则需要独特的艺术手法来充分表达。创作团队在剧中提炼出母亲、恋人、夫妻、父女等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关系,将亲情、爱情和友情以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舞剧结尾八位女战士庄严地从舞台的乐池平台上渐渐下沉,同时创造性地起用童声合唱《松花江上》,强化了抗联英雄们对为之挥洒热血和生命的土地深情的眷恋,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铁人》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

  辽芭的创作团队在塑造英雄人物时,特别强调做到对英雄的真实解读,让英雄有自己的情感,有烟火气,关键时刻本色光芒闪现,才能打动观众。《铁人》既展现了王进喜刚毅的一面,也有他对待工友、妻子和儿女时柔软的一面,舞剧让大家看到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辽宁芭蕾舞团近年来不断尝试对芭蕾技法进行中国化改造,融入中国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八女投江》中融入东北秧歌和朝鲜族舞蹈,《铁人》中尝试对芭蕾舞、中国舞进行嫁接,《榜样》中综合运用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表演技巧,满足观众对于舞蹈艺术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编导陈惠芬介绍说,我们要求演员在表演中,跳出的舞蹈既有浓郁民族风格又有芭蕾风范的感觉,是巧妙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拼接。

  三部舞剧在其他艺术手段上也努力寻找符合剧情和观众欣赏习惯的表现手法。《铁人》在结构上用平行时空的方式,将叙述与回忆串联,使故事的展开更顺畅完整;在音乐上,根据铁人的人生历程,既有陕北秦腔,又有东北秧歌,还有用大提琴低沉雄浑来开掘铁人的心路历程,使观众获得更具有身临其境的舞台感和饱满戏剧张力的视听享受。

《榜样》剧照。(辽宁芭蕾舞团供图)

  《榜样》以并列式结构呈现“一线光、一粒种、一滴水、一块砖、一颗钉”,刻画出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全剧起用平均年龄15岁的青少年演员独立演绎,达到了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之间传递的效果。“把芭蕾中国化,雷锋精神时代化,这就是我们通过《榜样》进行尝试的意义。”辽宁芭蕾舞团副团长、《榜样》艺术总监赵一飞介绍说。

  三部红色舞剧的成功还充分体现了创作团队精心打磨,努力打造传世精品的创作态度。

  在创作《八女投江》时,全体主创人员前往故事发生地乌斯浑河采风,了解人物原型、战争背景、东北抗联历史等,为该剧排演作了扎实的准备;在对《八女投江》进行第三次修改时,为了达到“浪漫中有悲壮,悲壮中有唯美”的效果,放大了东北秧歌、朝鲜族舞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人物情感、服装道具、舞美灯光都有了更充分更切合的调整。

  为了能够打造艺术精品,辽宁芭蕾舞团打破传统人事框框,创作团队全部外聘国内一流人才。《八女投江》《铁人》特别邀请国内著名舞蹈编导王勇、陈惠芬,他们一直是革命历史题材的重要实践者、探索者,具有丰富的经验。此外还集结了著名作曲家刘彤、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张继文等,这些优秀的创作人才成为三部红色舞剧的品质保证。

  从“指导员冷云”到党的二十大代表

  2022年10月17日晚,出席党的二十大的辽宁省代表团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辽宁展厅《八女投江》大幅剧照前,二十大代表于川雅看着八位女战士威武不屈的神情,陷入了沉思。

  32岁的于川雅是辽宁芭蕾舞团首席主演,在《八女投江》中饰演指导员冷云,一演就是8年,过百场的演出经历已经让她和这位抗联女英雄紧紧连在了一起。

  “这是我第一次在原创舞剧中担任主角,从24岁到32岁,8年的时间这部剧见证了我的成长,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于川雅在回顾创作冷云这个角色时说。

  为演好冷云这一角色,于川雅要告别昂首挺胸的芭蕾公主姿态,一边举枪一边跳,一边抱孩子一边跳,一边抬担架一边跳。整部舞剧她的戏份最重,又没有替演,舞台上充满激情忘了疼痛,每场下来都浑身疼痛难忍。“我不怕伤痛,怕演不出人物的灵魂,这部剧让我打碎了以前的自己,回炉再造,重塑一个我。”

  从剧中指导员冷云扮演者成长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于川雅说:“英雄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我要让这种感动通过我的舞蹈打动观众,让英雄的精神传承下去。”

  “像于川雅一样,团里的年轻演员在演出三部红色芭蕾剧的过程中确确实实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曲滋娇说,“从足尖上优雅的‘白天鹅’到跪抬担架膝行的女战士,从高贵的王子到跳入泥浆池的铁人,这个转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曲滋娇感慨地说,芭蕾舞团的女孩子早期训练都是培养典雅气质,不擅长表演,她们刚开始拿枪就像拿绣花针,但经过一段时期专门的苦练,她们拎枪就如同女战士。为表演跪地抬担架,护膝的硅胶垫全被磨碎,有的膝盖磨出了血,也正是这样的“魔鬼训练”,才让《八女投江》走进观众心里,让历史细节得以“重现”。

  《八女投江》中年龄最小的是年仅13岁的王惠民。2014年,刚满18岁的敖定雯接到了王惠民这个角色。演了几年以后,二十出头的敖定雯又接下了剧中另一位女战士黄桂清的角色。

  让敖定雯最难忘的是黄桂清在发现恋人企图叛逃,劝诫、警告无效后,毅然扣动扳机的场景。一段双人舞表现了黄桂清内心的煎熬和情感的撕裂。舞台上一声枪响,深深震撼了观众心灵。“我在一场场演出中逐渐读懂黄桂清的灵魂,舞台上她哭得越揪心,她的信念就越坚定。”敖定雯说,每到这时候,随着音乐响起,她总会听到观众席上传来轻轻的唏嘘抽噎声,那些声音像小锤子一样敲打着她,声声入心。

  辽宁芭蕾舞团首席主演、铁人的扮演者张海东,为了准确把握角色,自驾去大庆,在铁人纪念馆、在钻井台、在工人家,他深入体验和感受,为了找到搅动泥浆时的感觉,他甚至多次在浴池里反复练习这一动作。舞台上,他以背部发力带动双臂,传神再现了王进喜带头跳入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情形。

  《榜样》56名演员平均年龄15岁,全部来自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虽然对一些技巧的把握,对剧情的演绎还有差距,但他们表现依然十分精彩。来自江苏的17岁的孟熙煜说:“通过学习雷锋日记,到纪念馆参观,逐渐理解雷锋精神,慢慢体味如何用舞蹈动作来演绎雷锋精神。”

  曲滋娇说,通过演出三部红色芭蕾舞剧,整个演员团队都发生了变化,在他们身上看到更多的是韧劲和正能量。“这里的工资待遇虽然不高,但这些国内顶尖演员都舍不得离开,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位舞蹈评论家说:“演员们动情的表演决定了作品高质量呈现。在三部舞剧中成长起来的辽芭优秀演员群体,或许也可看作未来中国芭蕾版图发展趋势的一个指征。”

  红色芭蕾迎来大好时光

  三部原创红色芭蕾舞剧连续获得成功,引起国内舞蹈界的高度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10年来,我们先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作为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艺术形式,红色芭蕾舞剧创演也迎来了它的最好时期,不仅让芭蕾高雅艺术走进寻常百姓中,还让观众在进行艺术享受的同时感悟中国的英雄史诗。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评价《铁人》时说:“这部剧的重要性在于展现了伟大的‘铁人精神’,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的艺术工作。”

  有专家评价《榜样》时说,一部芭蕾舞剧更像一堂充满艺术韵味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整部剧全是时尚高雅的舞蹈,但观众却一直沉浸在雷锋精神的熏陶中,感觉雷锋无处不在。

  三部红色芭蕾舞剧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原创舞剧一定要强化创作态度和突破创新。

  《红色娘子军》为何能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打磨与沉淀更见风采、历久弥新,在曲滋娇看来,文艺工作者对艺术的纯真追求与严谨作风是这些经典作品成功的关键。“原创红色芭蕾舞剧实现自我突破、大胆创新是文艺工作者在以作品展现和传递时代风貌时,需要重点攻关的内容。”

  王勇、陈惠芬在谈到创作这类题材体会时说,在创作上一定不能有单纯的任务观点,而是要带着巨大的真诚投入创作,要让红色题材体现出时代审美的高度,同时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一些业内人士就如何加大红色芭蕾舞剧剧目的推广宣传力度,让高雅芭蕾艺术真正走进百姓也提出了具体建议。

  赵汝蘅认为,世界著名舞剧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舞段都精雕细刻,达到了可以单独拎出来演出的水平,希望这三部舞剧也能够着力打造自己的经典舞段,并通过这些经典舞段将该剧广为宣传。

  一些专家建议,越来越多新媒体平台不断尝试舞剧、戏剧等艺术形式移动传播,这种新媒体形式及碎片化传播,更加贴合网民需求,红色芭蕾舞剧也应占领这个舞台。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滋养了一代人,我希望《八女投江》《铁人》《榜样》也能滋养新一代人。我们要用芭蕾舞讲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用我们的文化与世界对话。”曲滋娇说。(记者于力、赵洪南)

1
责任编辑: 刘舒
辽宁新闻
01007022001000000000000001111457112926021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