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鹏下海捕捞海参。新华社记者 张博群 摄
新华社大连10月31日电(记者张博群、郭翔)30日清晨6点,太阳刚刚从海平面升起,吕大鹏和同伴开着一艘小船从辽宁省庄河市王家岛出发,前往20余分钟航程外的海参养殖区。
36岁的吕大鹏是土生土长的王家岛人,这里地处黄海北部,村民们世世代代靠海吃海。“以前跟着父亲出海打鱼,后来自己养过扇贝,但都不挣钱,直到10年前当起了‘海碰子’。”吕大鹏说。
“海碰子”是当地老百姓对海洋捕捞潜水员的俗称。与鱼类、贝类等网箱浮筏养殖不同,海参生活在近20米深的海底礁石上,需要潜水员下水捕捞。海底环境复杂,水压大,“海碰子”是一份危险且艰辛的工作。
到达养殖区,吕大鹏穿上潜水衣,蹬上脚蹼,戴上水镜,背起一罐氧气,将呼吸器塞到嘴里,翻身跃入水中,很快从海面上消失了。
大约过了半小时,吕大鹏在距离小船20余米的海面上探出了头,大声招呼着同伴。小船随即发动,来到他的身旁,他将一个装满海参的网兜递给同伴,扶着船边上了船。“今年海参长势好,是个丰收年。”吕大鹏拿起一只体态丰盈,肉刺挺拔的海参说,“我挣的是计件工资,捞一斤8元钱,今天赚了800多元。”每年春秋两季,刨去风浪大不能出海的日子,他要在水下干半年左右,赶上收成好的年头,能挣20多万元。
这是刚刚捕捞上来的海参。新华社记者 张博群 摄
每天中午,一艘艘往返王家岛和庄河港的养殖船会将这些新鲜海参运往庄河市内的工厂加工处理,记者在庄河市的一家海参加工厂看到,1500平方米的厂房干净整洁,20多名工人分工配合,有条不紊地处理刚刚到厂的海参。
企业负责人说,清洗干净的海参还要经过高温蒸煮、盐渍、低温烘干、灭菌等一系列流程才能包装出厂,从活海参到出厂的速发干参,大约需要7到10天的时间。
眼下,即将迎来海参收获高峰期,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海参将从庄河发往全国各地。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举行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建校70周年发展大会10月30日在学校体育馆举行。2022-11-01 17:41:14 星期二
-
宝马聚焦循环减碳助力中国绿色制造
在11月1日举行的以“绿色征程,每一步都算数”为主题的第二届宝马集团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宝马集团全面展示了近期的绿色发展成果。2022-11-01 17:41:20 星期二
-
盘锦市兴隆台区建强“五个圈”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效能
盘锦市兴隆台区积极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逐步构建起“党政统筹、区域联动、共建共享、智慧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22-11-01 17:41:27 星期二
-
新华全媒 |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正式供热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11月1日正式投运供热。2022-11-01 17:41:30 星期二
-
沈阳:“沉浸式”购物带来消费新体验
近年来,中兴商业以新业态、新模式凝聚客群,持续优化消费体验。2022-11-01 11:33:26 星期二